
最新資訊
打筆巨款不如噓寒問暖
這幾天,有位朋友向我訴說家里的煩心事。
她家和姐姐家因為同一件事情損失慘重,兩家的積蓄基本上都賠了個精光。這件事情還沒有緩過勁來,姐姐和姐夫又向她借錢。姐夫說,只要資金周轉過來,就會立刻就還錢。可是這位朋友家里還有年邁的父母需要養(yǎng)老,自己的人生和事業(yè)也還沒有安頓。況且,這錢借出去容易要回來難。
一邊是拒絕就傷感情的姐姐和姐夫,一邊是窘迫的現狀和年邁的父母,兩邊都不容易。
該怎么辦?
1949年,素未謀面的外甥女寫信向著名美國作家 |安·蘭德| 借25美元買衣服——1949年中國的人均GDP才15美元,所以是不小的數字。安·蘭德給這位侄女回了一封理性無比的信。信中說:
“如果你真的想跟我借25美元,我得知道你是什么樣的人。
我希望你現在就能理解,我不會接受任何借口,除非你身患重病。……如果債務到期,你再跟我說你沒法還錢,因為你需要一雙新鞋,或者一件新外套,或者你把錢給了家中你覺得比我更需要錢的人,那我就會把你看做貪污犯。當然我不會報警,但是你在我眼里就是一個爛人,一文不值,我再也不會跟你說話和通信。
如果你覺得因為我們碰巧是親戚,所以你就有資格從我這里拿錢,那你趕緊打消這個念頭。我希望就在現在,趁你還年輕的時候,就非常清楚的明白,沒有人會打心底里覺得資助親戚是天經地義的。我自己就不這么認為,也不會這么做。如果要我喜歡你,幫助你,那你得給我理由,而不僅僅是你需要幫助,這不是一個好理由。但是你可以通過展現你的良好為人,來爭取我對你的喜愛,對你的興趣,進而對你的幫助。”
安·蘭德并不是一個鐵石心腸的人,她有前車之鑒。之前她借錢給一個說要去上藝術班的親戚,可是那個孩子沒有去上課;她又拿出錢來資助另外一個孩子讀高中,結果那個孩子根本就沒有高中畢業(yè),還錢的事兒,自然就別提了。
這是一種基于熟人關系的怪圈,因為我們很熟,所以你不好意思拒絕我。可是很多人沒有學好道義和責任就急急忙忙跑出來借錢,真是折煞眾人。
這是人性的弱點,也是中國式倫理的弱點。而且實在是遺禍深重。
社會上發(fā)生那么多傳銷、高息貸款、非法集資的惡性事件,基本上都是先拿親戚和熟人下手,反正先把錢騙到再說;話說回來,那拙劣的謊言,騙別人去,別人也不信。
我父母年輕的時候被騙的第一筆錢,就是給做傳銷的同事誆了去,最后留下兩罐保質期三年的破奶粉,不知所終。我奶奶拿退休金存下來的十萬塊錢,也是給親戚給騙了去作擔保,最后血本無歸。那親戚哭哭啼啼抹眼淚說,姨啊,我哪知道會出這種事情啊!奶奶看她也年近六十,撒潑耍賴,明擺著的意思是要錢沒有要命一條。也只好倒茶,送客,踉踉蹌蹌的回屋生吞幾顆速效救心丸。我拿老太太的合同去找做律師的朋友看,他說,這是個精心設計的無效合同啊!
有些親戚是典型的對口不對心,撒謊像是吃飯,臉皮像是城墻角,城府深的堪比無底洞。明知道前面是萬丈懸崖,明明知道自己的承諾都是放屁,還推著自己人往火坑里面跳,這樣的人都要爛心爛肺,不得好死。
什么是親戚?親,血脈相連;戚,休戚與共。
劉墉的書里曾經寫過這樣的故事:她的讀者寫信給他,說自己得了白血病,要做骨髓移植。她的身世很坎坷,姐姐對她很不好,經常打她,罵她,她覺得姐姐一點也不愛她。
|劉墉| 接到信,給她打電話,問道:“你說要動手術,有沒有找到骨髓配型的人?”
女孩說:“找到了,就是我姐姐。”
“就是你在信里面講的,那個從小一直欺負你的那個姐姐嗎?”
“對。”
“你姐姐知道骨髓移植要在骨盆上鉆洞,抽出很多骨髓,是嗎?”
“姐姐知道。”
“你還認為姐姐不愛你嗎?”
女孩子停頓了半晌,說:“姐姐愛我。”
在患難的時候,才能窺見幾分真情。榮華富貴有人追,同甘共苦無人陪,是人之常情,而那些沒有尊重和體諒,以親戚之名行詐騙之實的人,是糟踐了親戚這個溫暖的字眼。
關于借錢這個問題,機智的猶太人早已經看清楚一切了,那就是——借錢給朋友等于花錢買敵人。
因為你極有可能丟了本金,還賠上了你對他的信任。當然,你有可能一開始就完全不信任他,只不過因為你們有血緣關系而已。
如果有人問你借錢,你告訴他,早就有一個專門給人借錢的地方了,這個地方叫做銀行。只要復印個身份證,填幾張表,就可以了,而且還有免費的茶水喝。
如果不缺現金,就去辦幾張信用卡,然后想怎么刷怎么刷,記得還錢就行。這比借人錢,請吃飯說好話,經濟多了;來者都是客,銀行才不會像一些小肚雞腸的人一樣鄙視你沒錢。
如果你一定要借錢出去,要了解他的為人并且確定他確實有償還能力。并且把你借錢的想法告訴家人,確定他們知情并且接受,而且不會使你們的生活水平下降。不是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嗎,二十年前賣掉大幾千、小幾萬的股票給親戚做生意,親戚至今未還,幾十年的世事變遷,當時那一點錢到現在不知道變成多少倍,又是弄得一家人雞飛狗跳。
《修身寶璧》說:“使為善而父母怒之,兄弟苑之,子孫羞之,宗族鄉(xiāng)黨賊惡之,如此而不為善可也。”
也就是說,做好事弄得天怒人怨的,自己的生活都保障不了,真的是不做也罷。你的家里都成那個樣子了,他又不是不知道。
那人要把你剝奪個片甲不留,何必還要顧及他的感受?
|楊絳| 回憶說,錢鐘書從來不借錢給別人。如果一定要借一萬塊錢,錢鐘書會在錢數上打個五折,然后悉數奉送,說:“不用還了。”
有人花一生時間去認清一個人,有人以五千塊去認清一個人。
真真假假坎坎坷坷,哪種更值當?
且問自家。
返回 2015-11-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