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你的氣場在哪里?
1、知識的副作用
知識,很有可能成為智慧的敵人。人接受知識,就像吃了肉一樣,如果沒有消化好就容易變成多余的脂肪,只不過知識沒有消化好,變成大腦里多余的脂肪而已,大腦多余的脂肪必然會阻止人獲得智慧,甚至毀滅智慧。
讀萬卷書是必要的,不然行萬里路就變成了腳夫了。但,不要亂讀書,這個世界上值得讀的書不是很多,特別現(xiàn)代人寫的書,值得讀的更少,因此,要少讀,讀透,慢慢咀嚼,然后吞下去,化到自己的血肉、骨骼里。
2、有知識未必有文化
有學歷的人不一定有文化,有文化的人未必需要學歷。近日讀倪萍的《姥姥語錄》,感受良多,甚至常常讓我熱淚盈眶。大字不識半個的姥姥,分明是一個哲學家、思想家,其中流露的超凡智慧與思想力量,如白巖松說的那樣——我們需要姥姥的精神。建議30歲以上的老師和家長有空讀一讀。
3、認真是一種能力,而非態(tài)度
史鐵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底盤,他走了,就像汽車底盤壞了……對我們這一代人(70后)影響最大的句子,除了“認真是靈魂獲取回報的惟一形式”,還有就是“命定的局限盡可永在,不屈的挑戰(zhàn)不可須臾或缺”。兩句話,完成了一個精妙的、完整的精神課程。
4、想象力
我經(jīng)常和同事們說的是,我們能不能再進一步想……我知道,人的想象力是無限的,像大海,只有不斷深入的挖掘,一定可以挖出財富來。想象力概括了全世界,想象力是人類最重要的智慧。
5、配套是一種大智慧
越是聰明的人越需要下笨功夫。比如,找到一枚釘子,但無法打進墻去……聰明人,總是去找一個錘子或者石頭,然后把釘子打進墻去,盡管,找錘子和石頭是需要花功夫的??上У氖?,如今,愿意花時間找錘子和石頭的人很少,不懂得“配套”的人,看起來很聰明,實際上是笨人。
6、教育者之美在于氣韻宛轉(zhuǎn)
一個人有氣場,就是指這個人的能量在擴散、傳遞給周圍的人。真正的教育,絕不僅僅是講道理、傳授知識,更不僅僅是開發(fā)孩子的智力,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傳遞給孩子,維護孩子的心力,讓他成為一個內(nèi)心強大的人,一個能承擔后果,能應(yīng)對變故,能改善自身和環(huán)境的人。
可以說,“氣”在中國文化史、科技史、思想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。在教育上,卻很少人引用這個概念,其實,從某個角度上看,教育的過程恰恰也是運氣、然后收斂為一股平靜之氣的過程。氣順則人順,氣和則人和,人都是在一種生動的氣韻中生活、成長的,因此,為孩子提供一種氣韻生動的“場”,是孩子的心靈得以滋養(yǎng)的惟一途徑。甚至可以說,平靜而生動的氣韻是涵養(yǎng)孩子美德的大格局。
收斂為一股氣息、氣韻,首先要從人的心情談起,因為心是“氣韻”的生發(fā)之源。所謂心情,心是心靈,情是情緒,情緒是心靈之外在展現(xiàn),因此,人也可以從把握人的情緒角度,理解人的心靈。回歸教育的純真,就是以自己的平靜心情,涵養(yǎng)孩子的平靜心情。
卓眾獵頭公司是深圳獵頭中的佼佼者,具有專業(yè)的人才庫,是解決您企業(yè)人才配置的首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