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人生總有很多坑等你,別趴著不出來了!
職業(yè)生涯發(fā)展過程中,有很多坑,有些是必經過程,那要看誰爬出來的快一些;還有些是自己挖的坑,出來混,遲早是要還的。
有坑不要緊,關鍵在于你是能繼續(xù)前行,還是就此停滯。
“趙老師,我有一個機會,你幫我看看怎么選。”劉敏一進到咨詢室就開始講自己的想法了,看得出是一個直爽利落的人。她甚至沒有容我和她介紹咨詢的情況,也沒有給我機會詢問她的困惑,徑直就開始了。
好的,那你就開始講吧。我一邊聽,一邊進行著快速的信息處理。接下來的25分鐘時間里,我一句話都沒有說。
劉敏是一個四十歲左右的女士,做財務的,已經在這一行工作了18年了,從基層的會計做到財務經理。5年前,被獵頭推薦到了一家大型的上市公司做財務總監(jiān),開始做的還可以,但是慢慢發(fā)現在公司里有太多的辦公室政治,自己也被莫名其妙地卷進了內部斗爭之中。
在面試的時候被原總經理器重,進入公司之后為回報知遇之恩,劉敏的工作特別賣力。在新舊總經理權力交替的時候,自己被莫名其妙地劃到了原來派系的陣營里,新任總經理的態(tài)度特別微妙:一方面不好辭退高層管理者,另一方面又處處為難自己。
這些還都能忍,畢竟待遇不錯,工作環(huán)境不錯,自己也還能混下去。但是,最讓自己容忍不了的是違規(guī)操作。作為一名資深的財務專業(yè)人士,劉敏非常清楚自己的底線,這也是每次應聘的時候一定要和雇主溝通的。但是,總經理換了之后,一切都發(fā)生變化了。對于現狀,劉敏表示無可奈何:爭吵經常有,有時候會有作用,但這也不是辦法啊。
這時候,機會來了:有一家企業(yè)邀請自己過去做CFO。要不要去呢?這就是劉敏找我咨詢的直接原因。
劉敏一口氣說了很多自己職業(yè)的現狀,然后,看著我,似乎在期待:您說,怎么辦?
“這恐怕不是唯一的機會吧?”我試探道,我的直覺告訴我,問題背后有問題。
“你怎么知道?我去年就開始考慮離開了,所以機會其實很多,這個機會的待遇各方面都還不錯,我也和他們的CEO談過了,大家都覺得挺好。我就是擔心啊,會再像這次一樣,現實低于期待,我可不愿意這么折騰了。”劉敏開始說起了自己的顧慮。
劉敏說起了更深的一層擔心:是不是自己不適合做管理者?是不是自己只能做一個專業(yè)人士?如果是這樣的話,那么是不是這個機會也不要考慮了?做專業(yè)人士會或許比較辛苦,還有沒有什么方式能夠讓自己的職業(yè)生涯更長久一些?
“那么,你對自己理想職業(yè)狀態(tài)的期待是什么?”我問劉敏。
“我希望啊,”劉敏抬頭看向了天花板,“自己所做的工作得到認可,有成就感。能夠和周圍的人開心相處,自己獲得不斷成長和進步,可以吸收一些正能量的、新鮮的東西,還可以成就別人。”
我瞥了一眼她的霍蘭德代碼測試結果,開頭的兩個字母是SE。
忽然,劉敏轉移了話題:如果做專業(yè)的話,我其實是走了彎路的,這幾年來,我有很多的機會可以做專業(yè)財務人員。只做專業(yè)人員,或者去公司做監(jiān)事,人際關系都會比較簡單,薪酬也不低,只需要關注專業(yè)就好了。
“現在這份職業(yè),你也做了好幾年了,你覺得有什么值得留戀的嗎?”既然有糾結,不妨看看是什么。
劉敏嘆了一口氣:唉,畢竟在這個平臺做的也熟悉了,其實,我還是很感恩這個平臺帶給我的經歷。如果沒有這個機會,或許,我也不會這么快做到高層管理者,也不會如此迅速地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。話說回來,我是不是不適合做管理???我的職業(yè)生涯規(guī)劃是不是有問題呢?
看來,劉敏的狀態(tài)像是一臺車陷入了坑里,原地打轉,出不來了。
這是一個多么熟悉的問題啊!很多人都對這樣的感覺似曾相識:初入職場的時候,搞不清向左走還是向右走,是該做研發(fā),還是該做銷售?該做市場,還是該做人力資源?是進入A領域,還是進入B領域?遇到困難的時候又要質疑:我是不是決策錯誤?沒有把握好形勢?是不是自我判斷不對?
接下來的問題就是:我該做管理者,還是繼續(xù)在專業(yè)上發(fā)展?遇到問題時,又會質疑:我是不是選錯方向了?我是不是不適合做這個?如果不這么做的話,是不是會更好?
這都是坑,而且是必經之“坑”。
掉進“坑”里,先要增加汽車馬力。我就和劉敏一起分析了她這幾年的職業(yè)經歷,我問了她幾個問題:這份職業(yè)帶給你的成長是什么?這種成長的最大價值是什么?有哪些是你可能在別的地方學不到的?如果你的職業(yè)不是這樣發(fā)展,那會和現在有什么區(qū)別?
有很多時候,我們只顧勇往直前,然后被各種欲望和噪音拉扯著自己的注意力,卻從沒停下來聽聽自己。這幾個問題當然不是一下子問出來了,一個一個,帶給劉敏很多的思考,半小時之后,劉敏的眼睛里分明閃著光:這么說來,這段經歷并不是彎路,我有了很多的收獲的。如果重新選擇,我還是會這么選。
“肯定自己,并不是一種盲目的自信,”我和劉敏分享,“你做出了當時最好的決策,沒必要用現在的智慧去懲罰過去的自己,讓未來的不得安生?,F在的智慧無法創(chuàng)造一個過去的理想國,而是為了積累更多的成長,實現未來的發(fā)展的。坦率地講,你現在的問題和過去無關,是一個你現在需要面對的生涯的‘坎’。”
接下來,我就開始和她講這個“坎”了。
當一個人在專業(yè)上達到專家級別了,就要面對兩種選擇:一種是繼續(xù)做專家,把自己打造成一個資深的專業(yè)人士,靠專業(yè)、技術吃飯,靠自己對于問題的分析、趨勢的把握吃飯,靠個人品牌吃飯;另一種就是成為管理者,進而成為經營者,憑借自己對于專業(yè)的熟悉,加上自己對于管理、運營、經營的能力,成為一個資源的有效整合、調配、增值的人。
這本就是兩個不同的路子。專業(yè)發(fā)展起來的人對于前者更熟悉,需要精進技術、專業(yè),成為牛人。而后者需要從業(yè)務關注轉向人際和資源的關注,不是死磕,沒有絕對,而是利益最大化。
“你遇到的問題就是轉型的時候遇到的問題,”我和劉敏分析,“如果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優(yōu)秀的管理者和經營者,就要拋棄專業(yè)的思維,以更加宏觀和全局的視野來看問題,要站在價值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思考解決方案,這時候就可能會忽略和失去一些專業(yè)價值,這是對專業(yè)人士最大的挑戰(zhàn)。”
“我大概明白了,”劉敏似乎想起了曾經經歷過的事情,“如果希望發(fā)展成為一個優(yōu)秀的管理者,該如何訓練呢?”
方法很多了,找到管理專家或職場老手,會有更好的策略,有兩種典型的方式可以訓練的:
1、開始做系統(tǒng)化的積累,學習一種系統(tǒng)的呈現和表達。這是一種平時的功夫,要經常練習,但是不能指望有立刻的反饋??梢詤⒓优嘤?,系統(tǒng)學習相關內容,經常做訪談。
2、以實踐為導向。每當在職業(yè)中遇到一個難題,首先要嘗試著把這個問題明確而具體地表達出來,然后再站在管理者、經營者的角度,而非專家的角度,來研究解決方案。時間久了,能力自然就練出來了。
“這么簡單?”劉敏忽然又沉下心來,“看似簡單,其實,做好真的需要下功夫的。那么,如果不走管理路線呢?現在我遇到這個機會還是管理的位置,如果做專家,我總覺得有點缺憾。”
我看了看時間,差不多可以結束咨詢了。
“專家的發(fā)展是一根針,你自己的需求卻是讓生命如夏花般盛開,”我一邊畫,一邊講,“讓你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,其實是你希望延長職業(yè)生涯的目的。既然,你具有那么多的智力資源,又希望助人,完全可以找到市場交換出去啊,給出知識和經驗,收獲成就感。比如進入高校,比如開設網絡課堂,比如給職場小白介紹經驗。”
“哦,這樣我就更明白了,甚至選什么具體職業(yè)我都不再糾結了!”劉敏似乎一下明白了什么。
職場需要交換,先認識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,然后再去尋找可能的機會,方向自然就清晰了。
掉進坑里的汽車,總是在無助地打轉,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目的,會停下來抱怨,甚至會迷茫地一直停下來。這時候,增加動力,然后看清方向,汽車自會快樂飛馳。
結束的時候,我提醒劉敏:注意保持自己的節(jié)奏,經常停下來,梳理梳理自己,聽聽內心,會有新的發(fā)現。
?卓眾獵頭是深圳獵頭公司中的佼佼者,具有100多萬的高級人才庫,您企業(yè)人才解決方案的理想伙伴!專業(yè)獵頭找卓眾!